为迎接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与参与热情,5月22日上午,由省生态环境厅、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城东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集中宣传活动在北山美丽园举行。
活动中,《启航》《寂静的春天》《小雪豹之歌》《小生活里的大幸福》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以歌舞表演、生态主题朗诵和情景剧宣讲等文艺形式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动人故事,带领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与舞姿中一起感受自然与文艺的交融之美,唤起了群众为生物多样性发声,保护每一种微小生命,打造永续生态的保护意识,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其中,西宁市杨家庄小学编排表演的节目《与裸鲤相约,与环保同行》,从学生视角生动讲述少先队员与裸鲤的故事,表达了大家用实际行动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我倡议坚决不吃野生动物、不捕食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的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请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西宁市杨家庄小学六年级2班的马伊露同学自豪地说。
在“用镜头讲述生态故事”——生物多样性保护摄影作品长廊前,每一种生物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镜头语言里昆虫、花草等微小生命展示出的坚韧与美好,激起了大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咱们的生活中,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些保护动植物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比如在西宁市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就很丰富呢!有黑鹳、鸳鸯、斑头秋沙鸭等152种野生鸟类,要是打鸟,有可能触犯法律红线。”来自城东区林家崖村的市民边看展览边说道。
活动中,西宁市八一路小学、西宁市博远学校的小学生,现场动手制作各类野生动植物模型,经过老师的细心指点和孩子的努力,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就诞生了。通过手工制作锻炼了学生们设计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爱自然生灵的热情,引导他们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生力量。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热情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常态化宣传、制度化参与、精准化治理,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西宁市城东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党国成说。
活动现场,各相关单位还向群众发放湟水湿地常见鸟类及植物图鉴、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警示案例等宣传册、宣传品,并针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呼吁大家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争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者、监督者、行动者。
据统计,西宁现有野生脊椎动物387种,维管植物1389种,其中许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作为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近年来,西宁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推动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北山六期、河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扬介绍道。
近年来,西宁市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7.2%跃升至79%,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为雪豹、荒漠猫等濒危物种划定“保护红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推动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西宁市生态环境局、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城东区人民政府、城东区委宣传部、共青团城东区委、城东区生态环境局、城东区教育局、城东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城东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城东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韵家口镇、各街道办事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闻媒体记者等15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宣传活动。